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將繼續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在3月6日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面對全球能源供應緊張、價格大幅上漲的復雜形勢,我國扎實推進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能源供應保障能力不斷增強,近年來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
據介紹,2022年,國內原油產量回升到2億噸以上,達到2.05億噸;天然氣產量達到2201億立方米,連續6年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截至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5.6億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2億千瓦,風電光伏新增裝機連續3年突破1億千瓦。
2023年,國際能源供需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發展帶動能源需求穩定增長,區域性、時段性能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為做好能源保供穩價,我國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繼續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綜合施策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一是增加能源生產供應。持續提升電力供給能力,大力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配套建設必要的調峰電源,統籌增加發電有效出力。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投入,推動油氣增儲上產。穩定煤炭生產供應,加強清潔高效利用。保障能源進口多元穩定。
二是持續夯實能源儲備。建立健全能源儲備體系,加強煤炭儲備能力建設,構建穩定高效的油氣儲備系統,持續提升全國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能力。
三是保持能源價格穩定。密切關注能源市場供需和價格變化,以煤炭為“錨”,做好能源保供穩價工作,多措并舉抓好煤炭價格調控監管,通過穩煤價進而穩電價,努力穩住國內能源價格“大盤”。
四是堅決守好民生用能底線。推動發電供熱用煤、民生用氣中長期合同實現全覆蓋。統籌做好煤炭、天然氣、電力、成品油等能源互濟互保,加快提升能源頂峰保供能力。加強電力供需監測預警,進一步細化需求側負荷管理預案,牢牢守住民生用能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