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省能源局獲悉,去年以來,安徽省煤炭行業積極開展結構性改革工作,推進高質量發展,有序建設兩淮煤炭基地,改革發展取得新進展,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可控,行業發展進入較平穩的發展時期。
安徽省持續化解過剩產能,去年關閉潘一和臥龍湖2對煤礦,退出產能690萬噸/年。新集一、新集二、劉莊、孫疃等4對煤礦核減產能300萬噸/年,潘四東礦整合到潘二礦,減少產能120萬噸/年;僅袁店一井核增產能60萬噸/年。年末,全省生產煤礦下降到42處,同比減少3處,煤炭產能1.34億噸/年,同比減少1050萬噸/年。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截至2018年底,安徽全省42處生產煤礦均達到三級以上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率100%。其中,16處煤礦被國家煤監局認定為一級安全生產標準化礦井,一級達標率38%。單井平均產能318萬噸/年,居全國首位。
新增煤炭工業安全高效礦井3處,共計31處,占全省煤礦的74%。其中,特級22處、一級8處、二級1處。
安徽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煤炭去產能由“總量性去產能”轉變為“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國內煤炭供需得到調整,市場運行趨穩,安徽省將繼續深化供給側改革,合理推進煤炭去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