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萬物并秀。有爭艷的百花,還有滿枝頭的碩果。
繼上半年實現時間任務“雙過半”,《數字黨建賦能,融入管理提效》入選2022年度全國企業黨建創新優秀案例,信湖礦再傳喜訊,高分通過安徽省首批智能化礦井驗收。
回顧礦井智能化建設速度和成績,信湖礦黨委副書記、礦長孫全福感慨說:“高目標引領、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向‘智’而生、‘智’引未來,是信湖礦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條喜訊,智能建設獲認可
“94.95分,我們智能化礦井通過驗收!”6月28日,深夜23:02分,信湖礦調度指揮中心傳出主管曹鳳曉從淮南發出的喜訊。
喜訊快速傳遍全礦,是信湖人對礦井智能化“智”的禮贊。
該礦依托物聯網、數字化、云計算等技術支撐,做到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智能裝備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構建起“1+1+5”智能化模式。“1+1+5”智能化模式,即一個信息智控中心、一張“Wi-Fi6和萬兆光纖”環網,以及采掘、一通三防、機電與運輸、安全監控與監視、數據管控五個智能化系統,涵蓋生產、安全、運營等69個管理子系統。回采818智能化工作面,人員通過電腦、手機APP,借助云平臺實現對工作面設備數據、動態實時掌控,開創了地質賦存復雜煤田“專人巡視、無人開采”新時代。
6月27日驗收當天,專家深入采掘工作面、智控中心、智能干選等處實地考察、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對信湖礦真正實現采掘系統“少人化”、固定設備“無人化”、安全管控“聯動化”、信息系統“集成化”給予了高度認可。
一份執念,向“智”而生不畏難
信湖礦,作為省“861”計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承載著集團“越是條件差越要發展智能化”重要科學決策的夢想。從一面、一千人、三百萬噸“113”目標,到省、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礦井,她自誕生就被賦予集團煤炭主業轉型升級的重任。
在地質賦存復雜煤田建設智能化礦井,無經驗參考借鑒、無標準模式遵循,只能不畏艱難摸著石頭過河。
智能化礦井一刻都離不開網絡通信保障。該礦調度指揮中心信息主管劉紹軍說:“為了‘一張網’,我們先后20多次邀請集團信息開發分公司和中科集團網絡專家開展攻關。為排查網絡卡頓和信號延時的小故障,我們‘白+黑’連軸奮戰十幾個日夜。”
從煤機記憶截割到液壓支架自動跟機,從智能化采掘到智能化機電與運輸、再到智能化管控……憑借一往無前的闖勁,信湖礦在智能化礦井建設已累計取得技術和管理創新成果百余項。其中,“煤礦物聯網平臺與單兵裝備”創新成果,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百大案例和國家能源局第一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項目名單。
一張藍圖,“智”引未來勇向前
現在,坐在調度指揮中心輕輕一點,能隨意調取井下、地面任何一處實時畫面,向每一臺智能化設備發出動作指令,已實現掘進、綜采、運輸等各個生產環節的遠程智能控制,以及固定場所的無人值守。
“贏得專家組一致好評,94.95分是對我們堅守‘113’一張藍圖的肯定,更是對今后礦井發展的鞭策。”該礦黨委書記呂國龍說,“致力建設一面、一千人、三百萬噸國家級智能化礦井任重道遠。”
在拉高標桿、爭先進位的當下,信湖人重整行裝再出發,踏上國家級智能化礦井建設新征程,用“1+5+5”發展模式不斷賦予“113”目標更高更多新內涵。
“1+5+5”發展模式中,“1”即錨定黨建這一引領,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5”即堅持安全發展、高效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五個發展”;“5”即建成一流的班子、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隊伍、一流的安全、一流的效益“五個一流”智能化礦井。
盛夏驕陽紅似火,奮楫灑汗正當時。在“信念堅定、百折不撓、守正創新、實干篤行”的建礦精神激勵下,信湖人一定能在行業一流智能化礦井建設征程中續寫輝煌,為復雜地質賦存煤田智能礦山建設,提供更好的“信湖模式”。
(記者:王偉 審核:孫全福 編輯:王宏杰)